会理绿陶

会理绿陶 门户 咨讯中心 鉴赏知识 查看内容

论会理元代青花瓷窑

2014-10-15 00: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660| 评论: 0|原作者: 魏达议 罗明遥 吴时敏

摘要: 会理县地处四川西南边睡,属凉山自治州,南面金沙江与云南交界,是古代四川与云南交通的必经之地。今成昆公路干线从这里经过,是川滇交通要道。境内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蕴藏大量的铜、铁、锡、锌等矿物。由于具有以 ...
    会理县地处四川西南边睡,属凉山自治州,南面金沙江与云南交界,是古代四川与云南交通的必经之地。今成昆公路干线从这里经过,是川滇交通要道。境内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蕴藏大量的铜、铁、锡、锌等矿物。由于具有以上条件,所以会理自古以来都是四川西南文化较发达的地区。

    古窑址所在的鹿厂镇,距会理县城三十华里,京昆干线的右侧,亦是“会理美术陶瓷厂”的所在地,前有铜矿孔雀石的老矿山,后有制坯原料的白泥山。据陶瓷厂老工人说:距鹿广镇三十里的代管还产色泽较青的石墨,古代青花器的釉料,就是用的代管的石墨,亦采用离此十多里的碎石子,当地人叫土子釉料,这种釉料即是釉下黑花的原料,它比石墨的呈色剂要黑一些,但不如石墨在釉下的青蓝花。上述资源为会理古代育花瓷器的生产具备了天然的物质条件。

    会理元代青花瓷窑是1982年6月,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庸昌朴同志田野考查时发现的。唐认为:  “青黑色釉,可能用以云南石墨为呈色剂,似早期末元的青花,其简朴的花纹和厚沿外卷、弧腹、折腹、厚底等风格,都具有宋元之态。由此可以断定其窑的建造时代是在宋末元初”。①1983年10月、12月,我们前后两次去鹿厂对古窑进行了调查,采集了一批青釉和绿釉器标本。据此,对会理鹿厂元代青花瓷窑有了明确认识。现在将窃址现状和

标本分类以及我们的认识,分述如下:

 

一、窑  址  现  状

    会理元代青花瓷窑在白泥巴山的山麓,在长约1,000、宽约300米范围内,窑存遗址,杂草丛生,荆棘纵横,堆积层多为泥土所掩,或为道路所破,或为民房与陶瓷厂厂房选压。仅发现瓷片堆积十处和废窑炉三处。其中有的窑炉还迭压在瓷片堆积层下,如出土青花瓷片的堆积层,就在近代建的樊公庙房屋基下。青花瓷片堆积层下达压着露土的龙窑一座,看来该龙窑比青花瓷片堆积层的时代还早,或为同时期的废炉窑。

    在樊公庙屋基下的废窑内,我们发现青花瓷片的堆积一处。樊公庙是清末窑场主们集资修建供奉窑神的小庙。现在神像已毁,无碑记查考,据传说当时正中坐一神像,两边各站立泥塑人伤,一人执铲,一人执钩,体现烧窝工的神情,这正说明樊公为窑业者供奉的主神。然在调查中没有了解到樊公为何时何人,何以供奉,只好存考。

    发现出土釉下黑花瓷片的堆积二处,即樊公庙屋基下青花瓷片的上层和庙后的另一处堆积层。出土釉下红花绿叶黑枝的花叶纹瓷片三处,皆在樊公庙的左右侧。出土全绿釉瓷片的有三处,一处在樊公庙后,二处在庙的右后侧。还出有民国时期的青花瓷片二处,皆在庙的右后。整个窑址釉下彩的面釉,均是灰白色,薄而粗,还有小气孔的透明面釉,胎灰白质密。

    在窑址内没有发现匣钵,只有少量垫饼,可能是用来烧大型器的窑具。碗、盘、钵、碟等皆为涩圈叠烧。从露出地表的三座废窑来看,其窑炉皆为龙窑。  (图一)当地遗山的松柴,是烧窑方便的燃料。

    此外,我们在鹿厂镇街上的群众家里,发现一件传世的红花绿叶黑枝釉下牡丹纹罐(图二),可能是鹿厂窑清末的产品。镇上一座庙宇(现为小学)的筒瓦,皆是鹿厂窑所烷制的釉下绿色瓦,该庙为清同治年间重建。釉下绿以后就发展为全绿色釉器,成为鹿厂窑从清代晚期经民国至解放后直到现在,都在生产这种传统绿釉器。今“会理美术陶瓷厂”的前身,即“鹿厂陶广”,就是以专生产绿釉器而闻名于世的。现在的“会理美术陶瓷厂”不单继承了绿釉的生产,而且更发挥了清代中期以前的铁红釉、黑釉,以及以黄、蓝、灰白等几种基色釉所变化出来的二十多种色釉。其产品的品种已有八百多种,经常生产的达二百多种,已远销东南亚和美国,实为我省很有发展前途的陶瓷业之一。
二、标  本  分  类

    1.青花器

    能够称得上青花器的器形只有两种,即直口折边收腰碗和厚沿或薄沿外撇弧腹碗,在窑址中没有发现完整的器形,根据采集的标本分述如下:

    直口折边收腰碗。大小基本相同,口授约15、高约7、圈足径约6.5厘米。圈足切削规整。青花纹饰皆绘在口沿折边的外壁上,口沿外壁分为四等分,即相对的四组纹饰,而相对的两组为词一纹饰,就是相间的两种纹饰,一为斜直线相交义的网状纹,一为随意绘的草叶纹,纹饰的上下边各有弦纹一条以作框边,有的无条弦纹,有的在收腰处的内壁,或外壁绘一弦纹。面釉灰白,近底无釉,足底心有釉,内底微见有迭烧的圆圈痕。釉下青花釉色青蓝,有的青黑,是蓝中带黑而显灰。青花线条粗放潇洒。  (图三)

    厚沿或薄沿外撤弧腹碗。有大小两种,小的有薄沿外撤和困唇之分,口径12.5、高5、围足径6厘米。圈足切削规整,底足内培外撇,中心有乳钉状突起。青花纹饰皆绘在口沿外壁的四周,纹饰有联续的水波纹三条,或粗弦纹上下两条,也有图案画的焦叶纹和分组的花草纹、花朵纹以及水草纹。面釉灰白,外壁不到底,底足中心涂釉,内壁釉不及底,有迭烧圆圈痕。釉下青花釉色青黑或泛蓝,线条自由粗放。  (图四)

    大的为厚沿外撇弧腹碗,口径约19、高约4.5、围足径7.5厘米。底足外墙宜而矮,内墙高深外撇,中心有乳钉状突起。面釉灰青或灰黄,满釉,内底有迭烧圆圈痕。青花釉色青黑,有的青黑泛黄。釉下青花纹饰有的在口沿内壁,。有的在口沿外壁,纹饰为花草和花朵纹,线条粗放自由潇洒。  (图五)

    2.黑花器

    黑花是釉下青花的延续,从地层看,黑花在青花的上层。其色黑加墨,也是釉下绘花,其工艺技术完全与青花同。在窑址中我们还只采集到黑花碗这种器形,大小基本相同。口径12、高4.8、圈足径6厘米。圆口斜壁浅圈足。面釉灰白,内外釉都不到底,内底有迭烷圆圈痕。外壁釉下绘黑花,纹饰有相对的四组或两组,均为图案画的花草纹,全是从口沿绘至碗底,釉下黑花釉色加墨,线条粗犷自由。  (图六)

    3.红花绿叶黑枝纹饰器

器形多为大小各式碗,纹饰有的在外壁,有的在内壁,有时内外壁均有。此外还发现钵、碟、匙、瓶、罐等各种日用器,其纹饰均在器表。红花绿叶黑枝纹饰全是釉下彩,其面釉为灰白釉,釉下红花是铁的呈色剂铁红,绿叶是铜的呈色剂铜绿,黑枝则是继承黑花所用的土子呈色剂,如此釉色就由原来的釉下青花、黑花增加了红、绿色而变为釉下多彩了。纹饰以牡丹为最多,但绘画工艺均很粗劣。此外还有少数的红、绿、黑散点纹,多见于小件器如碟、匙之类。  (图七)

    4.绿釉器

窑址上大量的遗存是绿釉器,器形以大小式碗为最多,还有钵、蹈、壶、盘、杯、碟、匙和瓶等日用器。碗的绿釉有的内外均不到底,有的又上游釉,但内底全是有涩圈的迭烧法。绿釉的呈色剂是含铜的孔雀石,釉色明亮.  (图八)

5.民国时期的青花器

    器形以碗为主,内底心有的绘团凤,有的绘图案形飞蝶,外壁有的写“元人之法”四字,有的绘简单的花枝、图案形飞蝶、“系山寺”山水图等。此类青花器胎郊而细是其特点。鹿厂街上的居民收藏的一件花瓶,青花纹饰为山水人物图,画工精细,是其上品。青花釉色谈蓝,用的是云南石墨。  (图十)

此外,我们在窑址内还采集到全灰白釉色器残片,其时代应是清末民国时期之物,器形有碗、钵等,胎细而釉色乳白,但为数很少。
三、几点  认识

    会理是我国古代川滇的交通要道,元代以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虽曾为南沼和大理政权所辖,而日用陶瓷也必然随着人民日常生活所需而发展起来,何况会理鹿厂附近又有相当丰富的胎、釉原料,只要有了一定的烧造技术,就必然能运用当地资源,生产出新的釉色品种来。

    我们从采集的直口折边收腰青花碗,足底中心有乳突的厚沿或薄沿外撇弧腹青花碗,其造型是典型的元代器。它出土地层下两米处,还露出窑炉一座,从而我们认为会理鹿厂青花瓷窑的创烷时代,应是元初或更早的南宋。窑址中青花瓷片的上层是黑花,故黑花的时代应是元末至明代晚期。而红花绿叶黑枝器则是明晚期至清代中期。由于鹿厂街上清同治时所重建的庙宇,使用的简瓦是当时鹿厂窑所挟制的釉下绿筒瓦,因而全绿釉器白应是清代中期至现在。

    我国陶瓷发展史釉下三彩的运用,1983年在四川成都青羊宫陪、唐窃址内已有发现,庸代的长沙窃和四川邛崃县的十方堂窑以及其他邛窑系都已广泛运用。这种釉下三彩的技术已为大家所公认是青花釉下彩瓷的技术基础。宋代尤其是南宋,成都琉璃厂窑就发展为划花填彩和绘三彩的所谓“宋三彩”的釉上彩技术。因而釉下彩技术,可能由成都地区南传到会理为鹿广窑所继承发展为釉下青花。如若此论可靠,则鹿厂窑宋、元青花就是运用当地原料并继承发展成都青羊官窑隋、唐釉下三彩技术而创烧出来的新产品。

    鹿厂窑烧造青花的技术在元代晚期,据推测有可能南传到云南玉溪县瓦窑村的玉溪窑②。玉溪窑在元代晚期烧造青釉青花瓷器,器物以碗、盘、瓶为主,由于青釉闪黄,釉下蓝色灰暗。l 973年云南禄丰县元代晚期火葬墓出土的一件青釉青花玉壶春瓶,是玉溪窑的产品③。其所绘鱼藻纹图案的绘法粗放自由,与鹿厂窑元代灰白釉下青花的给法完全相同,因此它们之间可能有继承关系,所不同的是鹿厂窑的面釉是灰白釉,青花釉料是当地代管的石墨,而云南玉溪窑的面釉是青釉;青花釉料是云南所产的石墨。   我国青花瓷器的起源问题,国内外的学者都在探讨,江浙一带虽已发现极少数的唐代青花瓷片和宋代青花瓷片;但青花窑址尚未发现。元代的青花瓷窑,除原已发现的云南玉溪窑、浙江江山窑和江西景德镇湖田窑外,现在又发现四川会理鹿广窑共四处。这四处中又似四川鹿厂窑、云南玉溪窑、浙江江山窑是用当地的青料,而江西景德镇沏田窑则用的既有国内又有进口青料,因此湖田窑不是青花瓷的创烧者,而玉溪窑又晚于鹿厂窑,故鹿厂窑在青花瓷的创烧史上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鹿厂窑从元初或南宋创烧釉下青花到釉下黑花、釉下红花绿叶黑枝,以及到清代同治年间的釉下绿,前后历时六百年间连续不断,釉下彩技术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虽然其工艺艺术都很粗犷,但作为釉下彩确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兼之当地釉料多种而又丰富,恐怕这就是鹿厂窑釉下彩能够得到发展而又经久不衰的原因吧,我们衷心希望现在“会理美术陶瓷厂”继承和发展这种釉下彩技术。


 

    注  释:

    ①本刊《论合理绿釉陶窑与“鹿厂”地名正误》

    ②葛李芳:《云南玉溪发现古瓷窑址》,《考古》1962年2期

    ③杨静荣:《元代玉溪宾青花鱼藻纹玉壶春瓶》,《文物》1980年4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Powered by hllt.com.cn!  --© 2015-2025 Vhuili.com,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微会理网 (蜀ICP备13018509号-1 )    

川公网安备 51342502000002号

     > 

四川工商

点击立刻咨询
返回顶部